close

babel n.【聖經】巴別塔(又作the Tower of Babel)
古時巴比倫(Babylon)人企圖建造一高聳達天庭之塔,
上帝為了責罰他們的狂妄,使人民的語言混亂,溝通
上發生困難,以致建塔的計畫無法完成。後來語言的
分歧據說由此而來。

這個神話故事引發的畫面是聯合國大會,各國大使輪流發
言,每個人面前擺著一個書寫國家和姓名的立牌─用最強
勢的英語所寫著的立牌,每當誰發言,沉默的多數即配戴
一副小小的耳機,或低頭專心,或專心吃小點心,線材的
另一端連接到忙碌的辦公室,即時口譯的專業人員,各懷
鬼胎的大使們,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也只有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確定,人與人之間確實有其不可
溝通的決定性差異,那並非靠著熱情和科技就能解決,自私
和語言一樣,是上帝永遠的詛咒。

Richard的旅行發生悲劇,間接導致Amelia被驅逐出境,而
電視新聞前睡著的聾啞人千惠子,沒想到她父親的槍讓淘氣
的Yussef錯傷了美國觀光客Richard的妻。

墨西哥、摩洛哥、東京三條分歧線如同《生命的圓圈》那樣
聯繫,不同的是《火線交錯》裡的所謂火線可說是虛到髮指
,致使我相信這部電影要談的主題跟命運無關,雖然沒得否
認任何故事的發生追本溯源都能回到宿命。就跟沒得否認我
是為了Brad Pitt才坐在電腦前面耐心地看沒有電影院氛圍
的小螢幕相同。

誤解。

穆斯林與恐怖攻擊。墨西哥人與罪犯。殘障與欲望。

我們能想像世界並不存在著善良和純真嗎?

我不認為,而且也不打算討論這個前提。希望這並非出自我
內心對答案的的恐懼。如果只因為沒有勇氣面對現實,那麼
還真是太悲哀了。

但這麼快就歸咎到信仰和勇氣,是否話也就說不下去了呢?
我是說,如果結論標示在問題之前,解題還有任何意義嗎?
同理可證:作文不等於問答題。

很顯然的,我岔題了。回題吧,回題是岸。

這部電影將理解的模樣置於角落,將誤解的形式提出水面。

任何大命題大論述都太冠冕堂皇。即便牽涉到種族的刻板,
政治操作或身體缺陷,過於宏偉的方式都會太快引導出簡易
的填充問答,這部片不適合哲學和社會學,絕非深度不足,
而是形式結構的手法。

從一通電話開始,在擁抱結束。

整個觀賞經驗,最令我感到疑惑的是故事軸線的切換方式,
特別關於千惠子的破處冒險之旅,除了與我們能期盼的「火
線」相差甚遠,沒有血流沒有死,能提出來的罪惡充其量只
有嗑迷幻藥,但千惠子乍看仍稱平白無故的幸福生活,卻傳
達了最強烈突出的心靈疏離感,如同電影《候鳥》裡頭反覆
提供的訊息:「每個人都需要擁抱」。千惠子不是智障,她
需要被了解,需要擁抱,需要人人需要的需要。

需要或許被體現為,Richard渴望的原諒,他說:「大老遠來
到沙漠,就是為了孤獨。」

為了孤獨啊....的確是無懈可擊的好理由。凱特布蘭琪喝下
攝氏三十幾度的高溫可樂。很快地脖子被子彈開了個洞生命
垂危。

需要或許被體現為,Amelia被警察訊問時,她說:「我從Mike
和Debbie出生的時候就照料他們的三餐,他們就像我的小孩一
樣。」又說:「我在這兒生活了十六年,我的一切都在這兒了。」

警察說:「你最好簽署自願離境。」

迂迴和直接的磨擦。律法和人情的撞擊。

Diego說:「你不應該帶他們來的。」

如果Amelia找到替代者,如果Richard回心轉意取消旅程,不
就相安無事嗎?不會有人死傷,沒有眼淚。

不是這樣的。

誤解本是以我們忽略的模式行走於交往的鋼索上,行走於語言
和文化的鋼索上。

Richard為了和解之旅,Amelia為了兒子的婚禮,如果不是因
為要維繫情感,延伸未來,我們不會發現出了什麼問題。

誤解和溝通之困境必須經過考驗,而考驗的結果是愛。

唉,終究還是愛。這個永恆的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xiahe 的頭像
    axiahe

    被懸吊的燈泡的其中之一

    axi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