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直航了。

中國大陸開始有飛機降落在松山機場。
台灣有人很開心,因為據說能夠促進經濟繁榮。
也有人非常不爽,直說他們會妨礙市容,降低台灣的生活水平。

這學期開始,教務主任影印發給每個老師一張中國大陸的地圖,
因為華語教材之中有太多關於中國歷史、地理的資訊,
老師也必須補充這方面的知識,主任還明定
期末要抽考中國地理。甚至某個中午在教員室等待上課的鐘聲,
竟聽見了幾個老師在討論中國地圖像什麼植物的葉子?
秋海棠,我回過身去說:「我小學時期學到的,是秋海棠。」
雖然在外蒙獨立之後,它變得像什麼?
我不曉得。

如果華人泛指任何具有中華民族血統的同胞,
那麼菲律賓處處可見華人,但如果稍微嚴苛一點分類,
我的生活圈裡幾乎見不到什麼台灣人,
(泛指任何持有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類)
當然自己的弟兄是常常見面吃飯談天,
然而除此之外,平時幾乎無法聽見與我操著相同口語的聲音,
倒是偶爾走進華人區王彬街,
帶捲舌的標準普通話和泉州腔福建話便像散彈一般東插西岔,
令我往往有如入神州不知所終的感覺。

也沒皮條,我身處這區建有兩所全菲最大的華校,
一間叫做僑中,一間叫做中正學院,
兩所在政治天平上都傾向於我們大多不用來扒飯的那隻手,
每年從中國運來的志願者教師可能是以一個省份
師範大學漢語系的學生人數來計算,
勢必,如我們這樣少兮兮的替代役老師
正象徵台灣空間的壓縮。

甚至本地的報紙也充滿了惡意的政治評論,
沒事就長篇大論敘述統一的合理性或
罵罵扁政府掏空國本,甚至連網頁的大使名字還沒更換也要管,
即使這些全部屬實,但對我而言
卻仍是"你管人家溫泉洗多久"的荒謬。

我必須說
中國人是外國人。
在兩岸分治六十年之後,
在我需要持護照並辦理台胞證才能去大陸演出的時候,
中國人是外國人。
在他們把沿用已久的中華台北改為中國台北,
中國人是外國人。
(今天看了報紙,得知奧運名稱從中國台北恢復為中華台北,
在報紙政論上指為被中國大陸"照顧"以及輕重不分捨本逐末,
簡直要被氣成斷穿腸旺滿地血。)

撒嬌孩子氣嗎?得了便宜還賣乖嗎?
不識時務嗎?

重要的不是血緣,是靈魂。
其實當我看見綜藝節目邀請非洲出生的黝黑台灣媳婦
開心地訴說她的生活瑣事包括如何用閩南語和菜市場討價還價,
我反而感到親切比如鄰里。

乍到菲律賓,正逢馬英九登基做總統,
本地台商特別舉辦了慶祝就職的聚餐,
中華民國駐菲律賓代表也應邀出席,
典禮上除了現已難得一見的醒獅團,
奇妙的是表演節目包括
女高音演唱一首名曲「我愛你中國」,

不諱言,這首歌很好聽,
(我特地去抓來不就是明證?)
是我參加過幾個活動裡
最美的一首中國歌曲,然而,
在這樣的場合聽到這首歌,
讓人打從心底毛骨悚然。

我想起雅涵最近的MSN暱稱:
「資本無國界,但社會實踐有國界」

台灣數十年來追求的民主化,除了要求主權在民,
不也同時追求與對岸的區別,強調台灣海峽的右邊過的比左邊更美好嗎?
結果當對岸的政治與經濟資本羽翼飽滿的時候,
我們開始寬容的展開接受,
在基本立場迥然不同的「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台灣總統」之間,
先選擇賺更多更多的錢。

當初經濟起飛台灣人的飛揚跋扈,
除了享受到資本式的快樂,
不也相較於對岸心理油然而生的驕傲感嗎?
正如我去中正學院附近的二嫂吃飯喝珍奶,
周圍的某個黑髮黃皮男同學,
頭戴大耳機,手裡端著疑似ipod的mp3隨意按壓,
而雙腿張開揚揚抖動,眼神不住高傲地左右輕眺,
直如我們熟悉到忍不住宇宙飛踢的台客小芭樂們,
我不知不覺輕蔑起來,
直認他們二十一世紀的生活方式,
啟蒙前的心靈。

唉,才反省自己原來也在精神上剝削對岸啊。
如果他是菲律賓人,
我可能完全忽視。
或許是因為同文同種,
所以潛意識歸類為自己人對自己人的欺凌
導致加倍憤恨。

這麼說起來,
我還是認同中國作為同胞嗎?

要怎麼公平地看待彼此,
好難。好痛苦。
而且想起來好鄉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xiahe 的頭像
    axiahe

    被懸吊的燈泡的其中之一

    axiah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